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市科协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这一主题,开展了举办“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召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生动展现科技工作者报国为民的风采,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支持科技事业、爱护科技人才的氛围,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荣誉感、使命感、紧迫感,激励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国之大者”,立足专长、发挥优势,把自己的科学追求与朔州的创新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在新时代科技创新大潮中释放更多的创新智慧,转化更多的科研成果,积极助力朔州全方位转型、高质量发展。2024年6月14日,市科协组织召开了包括三元碳素、玉竹科技、惠牧源农牧、景泰陶瓷等多家企业在内的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建议,意在了解新发展阶段下,我市科技型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有关政策建议,为伟德体育:、欧洲杯投注: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研发质效,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一、发展现状

科技型企业指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不断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企业,对地方聚拢竞争优势、创造发展胜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引进,打造高水平创新集群,不断提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为我市全方位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朔州市相继出台了《加快构建朔州市创新生态指导意见》《朔州市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111”创新工程支撑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朔州市支持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高质量编制了《朔州市“十四五”科技与人才创新战略规划》,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创新活动,为朔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二)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近年来,朔州市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围绕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资源与环境、高技术服务、新能源及节能七大技术领域,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有重点地推进企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由2012年的4家,快速增长到2023年的110家。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不断完善,朔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023年底达到了120家,高科技领军企业为10家,科技型企业呈现快速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各类创新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截至目前,朔州市已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煤电污染控制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煤矸石高值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20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山西省新型功能炭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省亚麻籽精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山西诺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朔州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1家。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慧源众创)、省级众创空间5家(朔州鑫霏智慧农业众创空间、陶树众创空间、朔州市稻浪众创空间、应君科技双创基地、怀仁市智博众创空间);国家级星创天地5家(星创天地启元农家、祥和岭上有机羊肉星创天地、鑫诚众创、西口情星创天地、山阴县骏宝宸农科星创天地);省级星创天地1家(塞北智慧农牧星创天地),省级科普基地5家(应县木塔景区、应县望远花卉苗木植物园、山阴县黄花梁富硒有机旱作农业科普基地、怀仁市图书馆、山阴县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基地),高质量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科技型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自主创新意识不强,产业技术竞争力低

全市科技型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具有比较优势的科技型企业数量少,产业的聚集水平不高,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效应不明显。受“一煤独大”“一企独大”产业结构影响,我市产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全国价值链中低端水平,新动能规模较小,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任重道远,主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等问题仍然突出。我市科技型企业大多依靠资源优势,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战略思维和长远考虑,对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进行自主创新以实现技术储备的危机感不强,搞自主创新依赖引进、模仿,重生产经营、轻科技创新的现象较为普遍,产业多为资源型和初级加工型产业,产品单一,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产业延伸链条短,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企业的持续成长。

(二)科技创新平台规模较小、实力弱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尚处于发展初期,支撑人才、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平台建设还是一个短板,省级重点实验室仅2家,高层次国家级科研机构引进难度较大,暂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现有政府公共平台、运行机制不够灵活,资源整合度不高,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有待于提升,在为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创业创新服务、解决共性难题、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还不够突出,辐射功能有限。创新平台资金投入不够,政府财政资金引导力度不足,企业在自主筹建创新平台过程中感到资金压力大,在基础建设、实验设备、人才团队等方面投入不够,整个社会层面尚未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缺乏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支持科技创运行模式,科技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科技人才严重匮乏,制约企业发展

企业急需的是懂技术、懂管理、懂创新的综合型复合人才,是能带动学科发展、具备省内外领先水平的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由于企业人才吸引和培养力度不够,同时支持激励政策方面落实不够、力度不够,当前,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偏小,全市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人员中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不足20%,且95%以上为外聘人员,同时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大多数均集中在高校、医院等,进入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很少,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在调研时,据部分企业反映,虽然有扩大研发的意向,但由于企业地理位置较偏、工资待遇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企业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人才,即便千方百计招录了高端人才,也普遍存在服务年限短、流动性强等问题,导致企业难以开展深层次技术攻关,严重制约企业创新发展。? ?

三、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成立科技创投基金

成立科技创新投资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和早中期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大力引进能够结合朔州优势资源进行转化的科技成果,将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加快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持续加大本级财政科研投入,力争协调兑现企业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实现财政科技支出“只增不减”。高校和科研院所编制年初部门预算时,自主遴选科研项目并推荐纳入财政项目库,财政直接下达相关经费,进一步放宽资金使用范围。赋予创新人员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营造更宽松的科研环境。

(二)加强产学研沟通交流,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

在市科协6月14日组织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与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像这样的会议、活动,以后要经常举办”。市科协要发挥科技馆的平台优势和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职能优势,在科技馆四层建设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一是针对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企业技术需求调研,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定期指导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为企业和高校搭建沟通交流、合作共赢的桥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主动融入企业研发创新活动,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在研发项目、人才培养、创业创新等领域全方位深度合作。把“科技工作者之家”打造成为集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创新创业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为全市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轻松交流的温馨空间。

(三)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人才数据库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结合当前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对当前科技创新平台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市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抓住本行业优势,形成教育、医疗、科技、文旅等行业人才与企业数据库,更加广泛地汇聚全市各类行业人才与企业信息,构建一个层次高、类别多、覆盖面广、动态管理的人才信息系统,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人才队伍,促进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鼓励行业人才实干进取、合理流动。让全市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为推动全市各行业高质量高效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破解企业创新人才缺失难题,组建朔州老科协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是由中国科协主管,由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和老科技工作者团体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会员大多是两院院士和各行各业各领域知名学者、专家,退而不休,热衷公益。在朔州市组建老科协,就有条件邀请全国知名科技工作者、专家教授来朔参与朔州的经济建设,服务我市的企业,实施“引进来”战略,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还可以通过老科协,大力实施科学工作者创新培训工程,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走出去”,到其他优秀企业、高校等参观学习,了解市场最新技术与形势,推动新产业、新业态的孕育与成长,帮助他们找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开拓视野,提升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